山東省審計廳出臺意見 進一步規范審計執法行為
針對當前審計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規范審計執法行為,防范審計風險,山東省審計廳出臺了《進一步規范審計執法行為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規范審計執法、防范來自外部審計風險的角度,對審計取證、審計定性和處理處罰、審計業務文書、審計移送、審計結論落實等方面有關事項進行了明確,進一步統一了有關口徑。
《意見》重點規范了審計取證這一審計執法的關鍵環節。一是規范審計證據范圍。對審計發現的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財務收支行為以及對審計結論有重要影響的審計事項的范圍和內涵進行了界定,明確6類事項必須取證。二是規范審計證據形式。規定除被審計單位應作為不作為事項,審計人員向有關人員調查取證、觀察取證、收集實物證據等,在搜集相關審計證據同時,可以采取文字記錄方式編制審計證明材料外,其他情況下,審計人員應收集原始證據或其復制件,不得以編制證明材料完全代替。三是規范匯總審計證據的編制。規定匯總的審計證據應對有關審計事項歸納和對相關審計證據匯總后編制,編制匯總的審計證據應以寫實手法描述取證事項原貌,包括違規行為發生時間、具體事實和情節、證明事項出處、有關文件資料記載內容、計算分析過程和結果等,匯總的審計證據應當附有部分原始證據或其復印件。
《意見》強調了審計定性處理處罰審計執法權的規范。要求分析區別違規行為方式、手段和目的以及違規主體的性質,把握違規問題的性質層次,從反映揭示最嚴重、最深層次問題角度定性。強調審計處理處罰要遵循主體合法、先處理后處罰、一事不再罰、法不溯及既往、過罰相當原則。規范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求在充分考慮被審計單位違規問題性質、情節、手段、后果以及整改情況后,遵循合法、合理、正當、平等原則,作出處罰決定。規范法律法規適用,對同一事項,不同法規文件都有定性處理處罰規定的,應按上位法優于下位法、誰主管誰有權、后法優于前法原則選擇適用法規依據。
《意見》提出進一步規范審計執法文書。審計通知書應當按照《審計法》或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寫明審計執法依據,不得以工作計劃或政府工作安排作為審計執法依據。審計組的審計報告送被審計單位征求意見時應以審計機關的名義進行,審計報告征求意見書后附審計組審計報告。審計業務會議審定審計報告決定對審計事項加重或增加處罰的,審計處罰決定應當書面告知被審計單位,告知可以通過審計報告再次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方式進行。規范審計決定書反映事項,對審計業務會議決定免予處理處罰的問題、被審計單位在審計期間已糾正而又不處罰的問題以及不涉及權益的一般性調賬事項、已辦理納稅申報的欠稅事項等,不再寫入審計決定書。規范審計建議書使用,明確建議事項,要求審計建議書應當明確需要協助落實的審計決定的相關內容,并附審計決定書,規定建議有關部門完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事項,可以使用審計建議書。
另外,《意見》還界定了移送事項,明確了移送事項的對應接收機關,規范了案件移送程序;規范了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執行審計銜接問題,經濟責任審計利用以前年度審計成果問題。對審計結論落實、審計業務會議、三級復核等也進一步作了規范。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