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自治區審計廳制定指導意見 進一步規范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日前,為進一步深化和規范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認真貫徹十七大關于“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要求,寧夏回族自治區審計廳出臺了全區《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要加強計劃管理,突出審計監督重點。按照“集中管理、統一安排、突出重點”的要求,審計對象由審計機關提出建議名單,由組織部門委托,列入審計項目年度計劃,保證經濟責任審計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避免臨時委托現象;審計立項要充分考慮干部管理監督需要和審計機關自身實際,重點加強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有資金分配權和財政資金使用量大以及預算外收入多的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優先安排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及任職時間長的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堅持任中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以任中審計為主的原則,每年任中審計項目數量應不低于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的三分之二;黨(工)委書記與行政領導干部同時委托,作為一個項目實行同步審計,提高工作效率;審計進點前,審計機關要主動與被審計對象接洽,說明情況、宣傳制度、提出要求。
《意見》要求,要進一步拓展審計內容,創新工作方法。要促進經濟責任審計由檢查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向檢查財政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為主轉變,由檢查財政財務收支向全面檢查領導干部用權履責轉變,由財政財務收支評價向綜合性的政績評價轉變。
《意見》強調,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規范領導干部權力運行、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以財政財務收支、重大決策、其他有關經濟活動和財政績效管理責任為主線,以經濟責任的界定和評價為核心,檢查評價領導干部履行經濟發展責任、經濟決策責任、經濟管理責任、執行經濟政策責任、監督責任和遵守廉潔自律規定的情況,全面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水平;審計內容和方法要根據被審計對象所在地區、單位或部門的性質、職能、工作中心、政策要求、領導干部職責或分工等具體情況確定;實施經濟責任審計,要注意現場審計與社會調查相結合,財政財務收支檢查與經濟活動檢查相結合,堅持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效益審計和專項資金審計相結合。
《意見》強調,要積極探索建立健全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審計評價要根據監督檢查的目的,適應黨委政府的需要,圍繞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和有關事項審計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相關評價指標,運用績效分析的方法,分類分析、綜合反映、整體把握。經濟責任界定要區別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區別直接責任與領導責任,區別任期內責任與任職前責任。
《意見》要求,要抓好成果轉化,提升審計工作整體效果。在遵守《審計法》等有關法規的前提下,充分體現經濟責任監督在審計計劃、審計內容、審計評價、審計報告和審計結果運用等方面的特點,探索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形式和制度;審計項目實施結束后,審計機關要及時向組織部門提交審計結果報告,并采取審計回訪等各種有效措施督促被審計單位進行整改,促進行政效能建設;向人大常委會和政府報告(匯報)審計工作中應有經濟責任審計和審計結果落實情況的內容;要積極配合紀檢監察和干部管理部門完善廉政談話、告誡制度、審計結果報告歸檔制度和審計情況通報制度等。審計機關要注意歸納經濟責任審計情況,把握經濟運行和經濟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向地方黨委、政府提交有力度、有深度的綜合分析報告,為加強干部管理監督提供參考依據,為加強宏觀調控服務。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