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取得明顯成效(07-10-31)
江蘇省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起步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幾年來,在全省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江蘇各地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探索中穩步推進,在發展中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 2000年至2006年全省共開展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項目15136個。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加強農村基層干部的監督管理,促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村級財務的監督約束機制,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推進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強化了村干部認真履行經濟責任的意識。多年來,村級財務核算不透明、集體資產管理不到位的現象,一直是困擾基層干群關系的主要矛盾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干部依法履行經濟責任的意識淡薄,法制觀念不強。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既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從制度上強化村干部權力運行監督的重要措施。該省邳州市港上鎮推行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所轄馮窯村兩任村支書審計后認真總結任職期間的不足,立足實際,狠抓結構調整,引進外資320多萬元,有力地促進了村級經濟的發展。泗陽縣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對所屬四名村干部作出處理,使全縣村干部對所肩負的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管理的責任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關注民生、服務發展的自覺性。幾年來,這項工作的開展,有效地強化了村干部依法認真履行職責的意識,加強了自我約束,增強了村級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經濟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也迅速得到提高,對于預防和遏制農村腐敗現象的發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進一步健全了村級財務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推進了村民自治的進程。多年來,困擾農村基層財經工作的主要問題在于村級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財、民主監督形同虛設。針對這些問題,江蘇各地在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注重將清理不規范的行為與查找根源相結合,將查處問題與落實整改相結合,將治標與治本相結合。通過理清村級財務,幫助規范財務管理,健立和完善財務管理民主監督各項制度,從而有效地達到了規范村干部的行為和預防職務犯罪的目的。徐州市銅山縣各鎮審計所對312個村主要負責人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后,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管理建議和意見,縣政府根據審計建議出臺了《關于加強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的實施意見》,各村在審計所的幫助下先后建立了《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會計人員管理制度》、《農民負擔監管制度》、《村級財務審計制度》,有效地推進了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常州市武進區2006年對23個鎮143位村書記的經濟責任審計后,及時反映了部分村財務基礎薄弱,白條、現金支付比重較大,且鋪張浪費、吃喝招待等非生產性支出隨意性較大的問題,并責令有關村限期整改。區農工辦針對存在的問題出臺了《進一步加強貨幣資金管理的意見》和《在全區開展農村集體財務規范化管理合格鎮、村建設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為強化村級財務管理,區委在認真研究后下發《關于認真做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創建活動的通知》。宿遷市泗陽縣通過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為16個村理清了財務,建立和完善了多項財務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對村級經濟收支,每月定期由村民理財小組進行審查,并向村民公開。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省各地通過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先后出臺了有關加強財務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方面的制度、文件近100件。這些制度不僅規范了村干部職務行為,而且進一步發揮了農民群眾在財經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大力推進了村級經濟管理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進程。
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審計結果的公開,為融洽干群關系提供了直接的途徑,使群眾對村干部在任期間的履行職責和廉潔自律有關情況有了一個客觀真實的了解,增加了村干部工作透明度、公開度,有效地緩和及化解了基層社會矛盾。近年來,農村拆遷安置征地補償群眾反映強烈,集體上訪逐年增多,江蘇吳江、泰興等市在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對此進行專題審計,對農民反映的問題逐一核對,及時糾正拆遷補償中的違紀違規問題,同時也消除了農民對一些疑點問題的猜疑,從而消除了群眾疑慮,平息了上訪矛盾,穩定了社會秩序。徐州市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以來,群眾來信來訪、越級集訪事件十分突出的現象得到明顯緩解,據統計,全市農村人民來信來訪量由每年6000余件下降到3000件左右,集訪重點區賈汪區的信訪量由2004年以前的年1000余件,逐年減少到不足400件,社會矛盾得到基本緩解。
有效地維護了國家財經法紀,促進了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隨著基層集體經濟規模的不斷壯大,各種違紀違規現象也逐年上升。江蘇各地在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突出重點,積極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鹽城市累計對2551名村干部實施了經濟責任審計,查出違紀違規問題資金2278.97萬元,損失浪費金額831.92萬元,管理不規范資金7958.24萬元,向地方黨委、政府報送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2600余份,為地方黨委政府加強財經管理和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揚州市在對2034名村干部的審計中,累計查出違紀違規金額 499.76萬元,57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南京市江寧區2005年通過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共查出違紀違規金額1623萬元,損失浪費金額5300萬元,38名村干部被免職,28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7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東??h2000年至2006年共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415個(其中村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項目81個),158名村干部因違反財經紀律受到黨紀政紀處分。銅山縣各鎮審計所在對312個村的主要負責人實施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后,共追回被侵占的資金638萬元,返還群眾應得的補償234萬元,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處理案件65件,45人受到黨紀、政紀處理。這些違紀違規問題的查處,不僅嚴肅了國家財經法紀,也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強化了村干部認真履行經濟責任的意識。多年來,村級財務核算不透明、集體資產管理不到位的現象,一直是困擾基層干群關系的主要矛盾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干部依法履行經濟責任的意識淡薄,法制觀念不強。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既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從制度上強化村干部權力運行監督的重要措施。該省邳州市港上鎮推行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所轄馮窯村兩任村支書審計后認真總結任職期間的不足,立足實際,狠抓結構調整,引進外資320多萬元,有力地促進了村級經濟的發展。泗陽縣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對所屬四名村干部作出處理,使全縣村干部對所肩負的農村經濟建設、發展、管理的責任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關注民生、服務發展的自覺性。幾年來,這項工作的開展,有效地強化了村干部依法認真履行職責的意識,加強了自我約束,增強了村級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經濟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也迅速得到提高,對于預防和遏制農村腐敗現象的發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進一步健全了村級財務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推進了村民自治的進程。多年來,困擾農村基層財經工作的主要問題在于村級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財、民主監督形同虛設。針對這些問題,江蘇各地在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注重將清理不規范的行為與查找根源相結合,將查處問題與落實整改相結合,將治標與治本相結合。通過理清村級財務,幫助規范財務管理,健立和完善財務管理民主監督各項制度,從而有效地達到了規范村干部的行為和預防職務犯罪的目的。徐州市銅山縣各鎮審計所對312個村主要負責人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后,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管理建議和意見,縣政府根據審計建議出臺了《關于加強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的實施意見》,各村在審計所的幫助下先后建立了《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會計人員管理制度》、《農民負擔監管制度》、《村級財務審計制度》,有效地推進了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常州市武進區2006年對23個鎮143位村書記的經濟責任審計后,及時反映了部分村財務基礎薄弱,白條、現金支付比重較大,且鋪張浪費、吃喝招待等非生產性支出隨意性較大的問題,并責令有關村限期整改。區農工辦針對存在的問題出臺了《進一步加強貨幣資金管理的意見》和《在全區開展農村集體財務規范化管理合格鎮、村建設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為強化村級財務管理,區委在認真研究后下發《關于認真做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創建活動的通知》。宿遷市泗陽縣通過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為16個村理清了財務,建立和完善了多項財務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對村級經濟收支,每月定期由村民理財小組進行審查,并向村民公開。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省各地通過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先后出臺了有關加強財務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方面的制度、文件近100件。這些制度不僅規范了村干部職務行為,而且進一步發揮了農民群眾在財經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大力推進了村級經濟管理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進程。
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審計結果的公開,為融洽干群關系提供了直接的途徑,使群眾對村干部在任期間的履行職責和廉潔自律有關情況有了一個客觀真實的了解,增加了村干部工作透明度、公開度,有效地緩和及化解了基層社會矛盾。近年來,農村拆遷安置征地補償群眾反映強烈,集體上訪逐年增多,江蘇吳江、泰興等市在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對此進行專題審計,對農民反映的問題逐一核對,及時糾正拆遷補償中的違紀違規問題,同時也消除了農民對一些疑點問題的猜疑,從而消除了群眾疑慮,平息了上訪矛盾,穩定了社會秩序。徐州市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以來,群眾來信來訪、越級集訪事件十分突出的現象得到明顯緩解,據統計,全市農村人民來信來訪量由每年6000余件下降到3000件左右,集訪重點區賈汪區的信訪量由2004年以前的年1000余件,逐年減少到不足400件,社會矛盾得到基本緩解。
有效地維護了國家財經法紀,促進了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隨著基層集體經濟規模的不斷壯大,各種違紀違規現象也逐年上升。江蘇各地在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突出重點,積極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鹽城市累計對2551名村干部實施了經濟責任審計,查出違紀違規問題資金2278.97萬元,損失浪費金額831.92萬元,管理不規范資金7958.24萬元,向地方黨委、政府報送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2600余份,為地方黨委政府加強財經管理和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揚州市在對2034名村干部的審計中,累計查出違紀違規金額 499.76萬元,57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南京市江寧區2005年通過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共查出違紀違規金額1623萬元,損失浪費金額5300萬元,38名村干部被免職,28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7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東??h2000年至2006年共開展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415個(其中村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項目81個),158名村干部因違反財經紀律受到黨紀政紀處分。銅山縣各鎮審計所在對312個村的主要負責人實施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后,共追回被侵占的資金638萬元,返還群眾應得的補償234萬元,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處理案件65件,45人受到黨紀、政紀處理。這些違紀違規問題的查處,不僅嚴肅了國家財經法紀,也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