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區審計廳對口扶貧辦實事送真情(07-10-24)
10月11日,在穆斯林群眾傳統節日——肉孜節來臨之際,新疆自治區審計廳組織審計干部親切看望了皮山縣康克爾克爾克孜自治鄉、皮西那鄉的二十戶特困農民,給他們送去了節日的問候和面粉、大米、清油等,使貧困戶們深切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關懷。
自2003年新疆審計廳把在這兩個鄉作為定點扶貧對象以來,該廳黨組按照自治區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的總體部署,把扶貧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確定了“黨組統一領導,扶貧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處室相互配合,全廳干部共同參與”的扶貧工作機制。成立了以廳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扶貧領導小組,并由一位副廳長主抓,一名干部專職負責,以保證扶貧工作有效開展。扶貧要扶本。通過實地調研,該廳主要領導認為,這兩個鄉地處偏遠自然條件惡劣,鄉村經濟基礎薄弱,思想觀念陳舊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為此,該廳根據縣鄉現有經濟基礎、民族特點和資源優勢,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與縣鄉村干部共商扶貧致富大計,科學制定扶貧計劃。把重點放在加強基層陣地建設、村基礎設施建設、荒地開發、林果業和畜牧業發展、防汛抗旱設施建設、醫療衛生設施、農牧民生活生產環境和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力爭在較短時間內使貧困村經濟發展環境和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基本改變,幫助貧困農牧民樹立起脫貧致富的信心。
為了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幾年來,該廳自籌資金和協調有關單位幫助解決資金近360萬元,投資建設項目17個,捐贈實物價值20多萬元。目前,一些項目已經竣工,開始惠及百姓,一些項目正在建設。地處2000多米高的康克爾鄉,人均只有四分地,但水資源豐富,為了幫助這個鄉發展生產,經過多方努力協調,把投資134萬元開發1000多畝荒地的項目列入自治區計劃,使這個鄉的人均耕地提高了一倍,20戶農牧民有望明年整體搬往新居發展生產,從而增強了這個鄉發展奔小康的后勁。這兩個鄉地處偏遠,現有衛生條件差,農牧民看病難,該廳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籌措到這兩個鄉衛生院改擴建項目的資金,困擾農牧民多年看病難問題得到了解決。在皮西那布拉克貝希村,一座投資10萬元的嶄新小橋連接著與外界相通的大道。過去的簡易橋曾經吞噬兩個學生的生命,致使兩位農民傷殘,村民談橋色變,貧窮又使他們無能為力。該廳幫助修建的這座橋,打開了他們致富奔小康的坦途,豎起了發展生產改變家鄉面貌的信心,這座過去的血淚橋今天已成為農民的“致富橋”、“連心橋”。如今,這兩個鄉的村貌、鄉貌、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今年人均收入有望達到2000元,村民們說,這都與審計廳的直接幫扶分不開。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