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審計署駐濟南特派辦在企業審計中,堅持依法審計,將違法違紀問題和有關責任人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或紀檢部門,使違法違紀人員受到了嚴肅處理,同時注重企業管理中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促進企業進行整改,提高管理水平,審計成效明顯。
該辦在審計中發現的違法違紀問題和責任人員,認真進行查處,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或紀檢部門處理,多名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據統計,2004年至2006年,在企業審計中共移送處理案件9起,其中移送公安部門5起,移送紀檢部門4起,涉案金額達7億多元,涉案人員20余人。目前,已審結4起,正在立案偵查和審理的案件3起,11名責任人已受到嚴肅處理。如某公司違規委托理財造成損失的案件線索,經過立案偵查,目前已有3名廳局級干部和2名處級干部受到查處。再如對某油田紀委對該辦移送弄虛作假、套取資金、私設“小金庫”并涉嫌虛開發票等問題立案偵查后,對3名處級干部、6名科級干部進行了嚴肅處理。有的單位根據審計決定反映的問題,在整改過程中追究2名有關人員的責任。對上述責任人的處理,維護了國有權益和企業正常的財經秩序,保證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該辦在企業審計中,還高度重視企業經營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影響企業發展全局的問題進行全面剖析,形成有問題、有數據、有實例、有分析、有建議的綜合報告,據此出具的審計報告、審計決定和審計建議均得到各被審計單位的認同和其領導的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落實,促進被審計單位進一步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提高依法理財、規范經營的認識,提升了各項管理水平,進而促進單位經濟效益的增長。在對國家某公司系統的貨幣資金審計時,采集了其所屬24個省級公司的電子數據,設計了對銀行存款、長期借款、短期借款等有關貨幣資金數據進行重新組合,采取圖表、結構、趨勢比例等多維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點”“面”結合、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分析,篩選出能夠全面準確反映該公司系統貨幣資金管理現狀和問題的數據和指標。分析發現,該公司現有的貨幣資金管理模式,一方面造成貨幣資金余額長期居高不下,遠遠超過了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需求,致使資金大量閑置;另一方面,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借款余額不斷上升,支付了巨額財務費用。2004年末閑置貨幣資金高達數百億元,一年多支付存貸款利息差達幾十億元,占全年財務費用的18%。審計組提出了有關建議,該公司的領導的高度重視,隨即下發了《貨幣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銀行賬戶管理暫行辦法》、《資金內部融通管理暫行辦法》和《資金信息監控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強力推進資金集約化管理。2005年末,該公司通過規范公司銀行賬戶管理、加強資金信息監控、促進公司資金內部融通、優化資金資源配置等措施,清理撤銷銀行賬戶5026個,歸并賬戶2141個,實現了對系統內各級單位82.9%的賬戶進行在線監控,監控資金存量達到94.2%,形成了范圍廣、信息量大、時效性快、穿透能力強的資金管理系統。公司各單位已實現了貨幣資金和長期借款余額的“雙降”,貨幣資金余額同比下降22.2%,長期銀行借款余額同比下降8.5%,資產負債率比預算降低2.18%,僅降低財務費用數億元。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