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審計署發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公告。圍繞此次審計的相關情況,記者采訪了審計署財政審計司主要負責人。
一、2017年第三季度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主要關注了哪些情況?
答:2017年第三季度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審計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落實,結合審計職責,重點關注了有關地區和部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繼續關注有關地區和部門“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放管服”改革深化等方面的情況,以及以往跟蹤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審計共抽查1343個單位1914個項目,涉及資金4421.5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78.04億元。從審計情況看,有關部門和地區結合實際積極主動作為,認真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取得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相關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二、從審計情況看,有關部門和地區積極主動作為、推動改革發展的經驗做法有哪些?
答:從第三季度審計情況看,有關部門和地區在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實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創新脫貧攻堅方式方法??萍疾客七M科技特派員制度,幫扶貧困地區大力培育“一縣一業”和“一村一品”,以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商務部開展“家政扶貧”、“電商扶貧”試點,推動特色扶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支持創建“扶貧車間”,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衛生計生委組織醫療隊赴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健康義診;四川省實施“一村一幼”計劃,聚焦教育發展薄弱環節;山東省、重慶市、浙江省衢州市通過定向保險、設立基金等方式為困難群眾提供額外醫療保障,切實減輕其醫療費用負擔;內蒙古奈曼旗、甘肅省積石山縣采取修訂村規民約、評選典型、組織宣講、傳授經驗等方式,注重發揮貧困群眾的脫貧主動性。
二是加強管理監督,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財政部等部門通過組織開展調研、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通知、設定“負面清單”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化解,同時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擴大預算公開范圍和內容、加大預算評審和監管力度,積極推動中央部門預算管理改革;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公告,規范代幣融資行為;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開展整頓規范金融秩序專項治理行動,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安徽省積極推動產能過剩的關鍵性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煤炭鋼鐵企業市場化債轉股進展順利。
三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強化環境污染源頭管控。交通運輸部加強環渤海港口集疏港煤炭運輸管理,積極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專項行動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質檢總局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嚴控境外污染物輸入;江蘇省開展沿江非法碼頭專項整治,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
四是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積極落實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等任務。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推動基礎電信企業網絡提速降費;國家能源局指導地方分類推進煤炭行業去產能;中國鐵路總公司清理規范專用線代運營代維護收費等鐵路貨運收費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通過建立跨部門去庫存工作通報會商機制、加大棚改貨幣化安置力度等方式,從供需兩端施策促進房地產去庫存。
五是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營造便民親商良好環境。吉林省、山東省、河北省秦皇島市提前實現“多證合一”,縮短企業進入市場時間;上海市推出“三個一批”改革舉措,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江蘇省開展市縣簡政放權創業創新環境評價,激發市場活力;福建省漳州高新區實施投資建設項目“會審制”,努力破除審批障礙。
六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文化部積極推動文化文物單位體制改革,支持創意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黑龍江省立足地域優勢,積極推進建立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遼寧省大連市出臺促進農業發展措施,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大力推進優質農產品出口。
三、從跟蹤審計情況看,有關部門和地區對以往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如何?
答:有關部門和地區通過積極整改以往跟蹤審計發現的問題,推動改進相關工作。其中,湖南、陜西、四川、山東等12省采取及時清理更新貧困人口信息、補發漏補人員補貼和教育資助、追回違規挪用資金、出臺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施辦法等措施,推動精準扶貧;人民銀行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監管指標進行考核,浙江省安吉縣及時歸還違規舉借的8億元政府性債務,相關責任人受到黨紀處分和組織處理;教育部和浙江、江西等6省財政部門及時統籌盤活財政資金5.89億元;甘肅、黑龍江等8省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積極清退保證金、稅款和違規收費4.79億元;質檢總局、國家能源局、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取消違規開展的評比達標和資質認定,努力破除市場準入限制,優化服務;中國鐵路總公司、江蘇省、重慶市采取優化設計方案、強化現場施工力量、及時撥付資金、建立矛盾協調機制等措施,加快推進寶雞至蘭州客運專線等重點項目建設。
四、第三季度政策落實跟蹤審計主要發現了哪些問題?
答:從審計情況看,一些地區和部門在脫貧攻堅工作推進、防范化解財政風險、污染防治、去產能、“放管服”改革深化等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中,還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況。
一是部分地區和個別部門落實脫貧攻堅政策不到位,有的環節工作不夠扎實。此次審計共抽查了71個扶貧縣(區、市、旗,以下統稱縣),涉及897個項目,278.81億元資金。發現的主要問題有:11省的29個州縣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等扶貧政策不到位,存在將不符合條件人員列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扶貧工程項目建設進展緩慢等問題。國資委對“百縣萬村”、“同舟工程”等督導不夠有力,督促中央企業落實幫扶政策不夠到位。9個省的18個縣因資金統籌盤活不到位、項目推進緩慢等原因,3.55億元產業扶貧資金等閑置1年以上,其中0.86億元閑置2年以上。7個省的10個州縣中84個單位或個人違規將扶貧資金用于市政設施建設等非扶貧領域以及公務接待、職工福利等,涉及資金11299.12萬元。7個省的11個縣有22個扶貧項目由于項目前期可研不充分,后期工作不到位,未實現預期效果,涉及資金3783.23萬元。5個省的6個縣有195個扶貧項目管理不規范,存在項目招投標不規范等問題。個別縣脫貧認定工作不精準,將部分未達到標準人員認定為脫貧對象。安徽省部分地區扶貧工作不扎實,向不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扶貧小額信貸。
二是部分地區違規舉債或虛增財力。江西、陜西、甘肅、湖南、海南5個省的5個市縣通過出具承諾函等違規舉借政府性債務64.32億元。云南、湖南、吉林、重慶4個省的10個市縣(區)虛增財政收入15.49億元。
三是部分地區污染防治項目存在未按要求建設、缺少環境評價、建設進展緩慢或建成后閑置問題。陜西省、深圳市的13個項目未按要求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江西、甘肅2省的3個工業園區未按環評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部分超標污水直排河道。12個省的87個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未按時完工或建成后閑置,涉及投資33.91億元。
四是個別地區化解過剩產能任務未落實。陜西省延安市1處煤礦未按規定關閉退出。寧夏回族自治區、吉林2省違規給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企業或高耗能企業電費補貼23.56億元。
五是部分地區和單位仍存在違規收費,“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13個部門和地區的19家單位未及時清退或返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37713.94萬元。遼寧、吉林、重慶3省的16家單位在國家明令停征、免征后仍違規征收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等186.17萬元。2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仍違規由企業負擔費用822.04萬元。4個部門和地區的5家單位依托行政權力及影響力通過指定中介服務、違規培訓等收取費用840.72萬元。中國商業聯合會等6家協會通過開展評比達標表彰、評獎等活動違規收費1878.97萬元。6項行政審批相關工作要求落實不到位或審批效率不高,給企業辦事造成不便。
六是其他應予糾正的問題。江蘇、云南、四川3省的3個港口和鐵路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項目逾期1年未完工,涉及總投資81.67億元。1.79億元財政存量資金統籌盤活不到位。
五、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將如何進一步發揮作用、促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答: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重在吃透精神、聯系實際、抓好落實、推動工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聚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按照“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進一步創新審計理念、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審計重點,以推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資金、項目、政策和重大改革任務推進情況為抓手,更加注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更加注重“三去一降一補”等重大任務落實情況,更加注重“放管服”改革推進情況,更加注重“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規劃推進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情況,更加注重北京冬奧會等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情況,更加注重重大專項資金績效情況,充分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促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在審計工作中,審計機關將堅持按照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樹立法治理念,強化法治思維,依法規范文明審計。堅持問題導向,按照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加大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與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關系最密切的問題的審計監督力度,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客觀求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實事求是地揭示、分析和反映問題,既揭示重大違紀違法問題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又支持、促進改革發展中的積極探索與創新舉措,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高度的歷史使命感,進一步加強政策落實跟蹤審計工作,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取得實效,切實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