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管理改革試點省市之一,重慶市審計局高度重視投資審計工作,根據《審計署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投資審計工作的意見》和胡澤君審計長在全國投資審計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提出的新要求,在去年已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區縣審計機關公共投資審計工作的意見》基礎上,針對投資審計定位、統一計劃管理、質量控制、風險防范和中介機構管理等問題,按照“準確定位、統一管理、突出重點、細化措施、防控風險”的原則,進一步細化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區縣審計機關投資審計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區縣審計機關要在法定職權范圍內開展審計監督,無論是投資審計對象的確定,還是審計程序、審計取證、審計處理等,都要嚴格依照法定范圍實施?!锻ㄖ芬?,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不得參與各類與審計法定職責無關的、可能影響依法獨立進行審計監督的議事協調機構,不得參與工程項目建設決策和審批、征地拆遷、工程招標、物資采購、質量評價、工程結算等管理活動,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通知》明確,要堅持突出重點,堅持質量優先、有所為有所不為,科學制定年度投資審計項目計劃,努力做到審計項目計劃與審計資源能力相匹配。市審計局要按照“統一管理、分類審批”原則,強化對區縣審計機關的投資審計項目實施計劃管理,對區縣審計機關的投資審計計劃按送審投資額劃分為:市審計局審批計劃和委托區縣政府審批計劃,實現統一管理下的分類審批。既通過抓重點的方式來實現全市投資審計計劃統籌管理,又充分考慮區縣審計機關服務地方政府的實際。其中,限額劃分標準是在對40個區縣近兩年開展投資審計項目情況的統計分析后,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項目投資情況,充分考慮了地區差異性,劃分三個片區,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以適應少數區縣的特殊情況和未來投資環境變化?!锻ㄖ吠瑫r要求,區縣審計機關每季度和年終應向市審計局上報全部投資審計項目計劃的實施情況和審計結果,確因特殊原因需要調整的,應按照程序報批,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調整投資項目計劃。
《通知》要求,納入投資審計計劃的項目應在建設業主單位結(決)算的基礎上開展,對建設業主單位送審基礎資料的完整性應進行審查。對建設業主提供資料不齊或不符合要求的項目,應向其提出補充完善的明確意見,在未補充完善之前不得實施審計?!锻ㄖ访鞔_,達到項目送審條件的基礎資料一般應包括建設項目經審核并簽章完善的工程資料、建設項目的前期資料、項目用地資料、承發包資料、合同資料、結(決)算相關證明資料、工程價款支付等與項目建設有關的財務會計資料、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出具的檢測驗收資料、簽章完善的施工圖及竣工圖等十個方面。
《通知》明確,要轉變投資審計方式,要由工程結算審計為主向以工程竣工決算審計為主,結算審計和跟蹤審計為補充的審計方式轉變,堅決杜絕以國家審計代替業主單位的結算。審計過程中,項目的審計組長和主審必須由審計機關人員擔任,必須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必須嚴格執行現場管理、取證和質量核查。委托審批計劃項目由區縣審計機關確定審計方式,可聘請中介機構或工程審計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審計;審計實施應符合國家審計準則的基本要求,做到質量可靠、程序合規、風險可控。
《通知》要求,要堅持著眼長遠,以創新的思路和方法推進投資審計轉型和全面發展。要從數量規模向質量效應轉變,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強對政府投資為主,關系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工程的審計監督,以促進相關單位履職盡責、促進項目順利完成、促進提高投資績效為目標,將投資審計的中心轉向質量和效益?!锻ㄖ访鞔_,要從單一的工程造價審計向“五審并舉”轉變:即審造價,揭示有無高估冒算,審定工程投資金額;審財務,揭示建設資金是否存在違紀違規;審管理,發現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揭示建設單位不履職和不正確履職造成的損失浪費;審質量,揭示質量內控制度缺失、驗收不合格帶來的質量隱患;審績效,評價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通知》要求,加強對投資審計中介機構選用的管理,對中介機構庫實行管、用分離,制度規范聘用程序,防止隨意指定哪個項目給哪個中介機構審計,減少人為操控因素,防范審計機關人員在中介機構管理環節的廉政風險。要規范中介機構選用方式,應根據實際情況,對投資審計項目按不同類型進行分類,在中介機構備選庫內采取分類隨機抽選、按輪次選用、競爭性談判三種方式,要對中介機構過程進行監督及質量考評,強調退出機制,與中介機構簽訂業務及廉潔合同的“雙合同制”,規范社會中介力量參與國家審計的行為,防范審計風險。
《通知》還對投資審計項目質量管理、投資審計工作經費支付方式和范圍、依法有效運用投資審計結果,以及加強投資審計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作出了具體要求。(劉俐)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