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至5月,吉林省審計廳對2014年至2016年省發改委(省城鎮化辦)、財政廳,以及長春市、吉林市、撫松縣等6市(區)、縣(市)省級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及效益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科學分析了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制度建設等3項14條審計建議,整改工作進展順利并得到有效落實。
吉林省自2011年起設立統籌推進吉林特色城鎮化建設引導資金,2014年至2016年,省城鎮化辦、省財政廳分4次下達專項資金8.55億元(每年2.85億元),審計調查資金申請次數163次,占總資金申請次數505次的32.28%;審計調查資金總量2.67億元,占專項資金總額的31.25%。截至2017年5月,審計調查的6個市(區)、縣(市)103個項目中有97個項目已開工建設,開工率達到94.17%;涉及專項資金2.25億元,已撥付項目建設單位1.85億元,資金撥付率達到82.36%。已開工項目完成工程投資額77.82億元,占計劃總投資額119.30億元的65.23%;除專項資金外共籌集資金80.06億元(其中民營企業投入資金9.32億元),專項資金撬動資金比例達到1:35。審計調查結果表明,省城鎮化辦、省財政廳和6個市(區)、縣(市)較為重視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專項資金基本能夠按照要求使用,專項資金對全省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在專項資金分配、申請、管理、使用和效益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
吉林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和6市(區)、縣(市)高度重視,對調查報告提出的問題、意見和建議,采取各項有效措施,積極督促整改落實,使審計建議得到有效利用,助推了全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得更好,更快發展。一是規范制度完善程序。2017年8月,省財政廳會同省發改委修訂印發了《吉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相關內容按審計建議進行了規范。省發改委在新起草的《2018年度專項資金申報指南》“申報需提交的材料”中,按照審計建議增加了項目中標通知書和項目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要件。省發改委和省財政廳健全完善省級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資金項目庫,實現項目分類滾動管理。二是重視效益加強監督。省發改委將進一步加強城鎮化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引入第三方考核評價機制,對全省城鎮化專項資金項目進行全面績效評價。積極開展城鎮化專項資金項目督導檢查,使監督檢查工作形成常態。在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中做到“五有”,即資金使用有目標、使用過程有監控、項目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三是盤活資金追究責任。2017年8月,省財政廳收回部分項目違規取得或閑置的專項資金共1800萬元,將在下一預算年度重新安排使用。在落實審計整改工作過程中,部分項目單位對資金使用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梳理,盤活專項資金約700萬元。對于部分項目不具備申請條件的問題,相關地方政府做出將申報單位納入黑名單、收回相關專項資金150萬元、對負責項目申報人員給予批評教育的處理決定。四是加快進度造福于民。城鎮化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吉林省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項目進度快慢直接影響到全省民生事業的發展進程,相關地方政府積極推進項目建設,著力解決推進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對進度緩慢和未完成建設內容的項目,做出了完成時限承諾,取得了較好的整改效果。(劉中平)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