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審計廳堅持把創新作為破解審計工作中的難題、推動云南審計事業跨越發展的第一抓手,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和新進展。2017年,云南省審計廳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踐行新理念,勇于探索新路徑,通過全方位創新推動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實現“五化”,審計的效率、質量和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一是創新工作方式,實現審計對象全面化。按照“重點單位年年審、一般單位批量審、問題單位跟蹤審、多個項目結合審,全部單位周期審”的總體思路,采取對19家省級一級預算單位開展審計、對109家省級一級預算單位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的方式,從而全面實現了對審計管轄范圍內的128家省級一級預算單位的審計全覆蓋。
二是創新資源配置,實現審計分工精細化。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配置、細化分工,切實打破處室之間的界限,將23個業務處和4個綜合處室整合成一個協同作戰的“兵團”,成立了方案規劃、綜合協調、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疑點甄別、現場審計和疑點核查等6個工作組。各工作組既各司其職,又密切協作,審計資源的整體效能得以充分發揮。
三是創新技術手段,實現審計方法數字化。構建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模型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在對128家省級一級預算單位財務數據以及財政、稅務、工商、人社等業務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疑點數據提交一線審計人員分散核查,實現了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數字化,極大地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和發現問題的準度。
四是創新組織模式,實現審計成果最大化。采取“1+N”模式開展審計工作,也就是在開展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同時,結合部門業務管理、決算草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放管服”改革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專項資金等情況進行審計,推動實現“一審多果,一果多用”,促進審計成本控制的集約化及審計成果利用的最大化。
五是創新審理程序,實現審計處理標準化。在制定發布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常見問題定性及處理法規指引的基礎上,召開集中審理會,針對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共性問題,研究確定統一定性及處理處罰原則,實現了審計發現問題處理的標準化,統一了執法尺度,推動了公正執法。(付云昆)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