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深圳特派辦分黨組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將審計一線作為調查研究的主陣地,將調查研究工作同審計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運用線上問卷調查、開展現場調研、拉家常式座談等方式了解審計干部的工作狀況,從不同維度深入查找制約審計人員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樹立靶向思維,高度聚焦審計干部隊伍建設的特點,針對調研發現的困難和問題,研究科學合理、提質增效的對策措施。邊調研邊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逐一列明解決措施,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將“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對短期能夠解決的問題立行立改;對需要持續推進的問題制定“施工表”“路線圖”,做好打攻堅戰的準備,緊盯不放、一抓到底。辦領導班子成員對清單的具體內容進行分工,加強對調研課題完成情況、問題解決情況的督查督辦和跟蹤問效,定期聽取持續整改和優化相關措施的進度情況。
北京市審計局采取“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問題征集”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調查研究。分別到平谷區、昌平區和石景山區,深入了解區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情況,并向部分區屬行政事業單位、區屬國有企業的基層內部審計人員詳細了解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職能發揮等工作情況,掌握基層內部審計工作第一手資料。與市國資委等部門研究推動《北京市內部審計規定》落實,與已設立總審計師的市屬國企進行座談,調研總審計師制度在實踐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并結合市審計局開展的內部審計質量檢查與社會審計機構報告核查,了解企業相關整改工作情況。圍繞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檢查常態化機制、依法履行內部審計職責、規范利用社會審計力量開展內部審計項目等主題,積極征詢內部審計人員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問題匯編與問題通報,研究解決問題方法,改進指導監督形式。
為及時掌握各黨支部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把診問脈、解剖麻雀,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進度,寧夏回族自治區審計廳下發調研情況記錄表,督促各黨支部結合正在進行的審計項目,突出重點、直擊要害,深入開展《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推動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審計監督體系的實現路徑》等破解復雜難題的對策性調研、《新時期審計項目庫建設重點及管理機制初探》等新時代新情況的前瞻性調研、《加強土地權改革審計監督,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等重大工作項目的跟蹤性調研。對各支部檢視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系統研究,對開展研究型審計不夠深入、理論學習與審計工作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等普遍存在或反復出現的問題,督促各責任單位明確整改目標,細化整改措施;對審計成果轉化不足、貫徹新發展理念意識不強等問題,督促各責任單位從政治高度、業務角度研究提出推動重大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等有力有效整改措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審計廳立足審計工作實際,重點圍繞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審計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強地方黨委審計委員會工作、著力解決審計重點難點問題推進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審計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制中監督作用及優化營商環境凝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等四個方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深入基層審計機關,從具體事項調查了解全區審計工作面臨的新情況,解決審計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同時利用“訪惠聚”駐村入戶宣講、“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走訪、民生項目和資金審計入戶調查等時機,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掌握真實情況和社情民意。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堅持邊調查邊研究邊落實,開展研究型審計,加強政策調查研究,從高質量發展出發,全面研究審計對象的歷史沿革、經濟背景、發展現狀、改革方向和業務運行,找準風險點并進行研判。
濟南市審計局把調查研究融會貫通于審計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把調查研究與現場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系統完善的審計對象職責清單、權力清單、政策清單和負面清單。緊扣省委16個方面調研方向和市委21個方面調研重點,結合審計業務制定調查研究工作方案,聚焦金融惠企、國資國企改革、工業技改、數字濟南建設、城市社區治理、重大投資建設項目等審計重點,確定45個調研選題,明確43名局領導和處室(單位)負責人任課題負責人,建立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清單,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的審計專報、調研報告,更好地服務市委市政府決策。將調研課題融入30余個審計項目之中,同步開展“為被審計單位謀發展”“為基層群眾辦實事”等活動,統籌推進調查研究與現場審計。以研究型審計為抓手,建立調研成果、審計成果轉化運用清單,聚焦防范化解國有企業債務風險、審計制度體系建設等,形成審計信息6期。
江蘇省南通市審計局將調查研究重點與推動南通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統籌做好事關全局的針對性調查研究。按照“一項課題、一個方案、一份報告、一套清單”的要求,深入審計現場和基層審計機關,把情況摸清楚、癥結分析透,立足實際、拿出解決問題的實招。結合重點審計項目,調查研究審計對象的行業發展狀況及業務特征,在精準揭示問題的基礎上,研究問題背后存在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提出針對性強、務實管用的審計建議。圍繞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就業補助、住房公積金、民政救助等政策落實情況,以實地考察、發放問卷、座談、隨機訪談等方式,深入基層社區調查研究百姓急難愁盼問題,促進惠民政策落地見效,推動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線。放大審計機關黨組織與高等院校、企業、行業協會、街道社區及被審計對象等黨組織建立黨建聯盟的優勢,不斷拓寬調查研究渠道,聽取社會各界對審計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湖北省十堰市審計局圍繞縣級審計機關在推進審計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選取項目謀劃、審計質量、人員編制、信息宣傳、貫通協作等短板弱項作為調研重點,深入9個縣(市、區)審計局了解并推動解決實際問題。向審計組成員了解項目推進難點和成果提升瓶頸,理清存在問題、解答疑難困惑。圍繞投資審計、國企審計、經責審計、自然資源審計等重點領域,選定全國、全省先進單位作為學習對象,取經問策,在學習交流中拓寬思路,找到差距、取長補短。圍繞審計高質量發展和十堰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主題,班子成員領銜“項目研究化、研究項目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等37個調研課題,將審計理論研究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結合審前調查和日常監督,圍繞生態環保、國企改革、民生保障等重點行業,深入環保局、國資委、民政局等市直部門調研學習。
云南省文山州審計局圍繞“黨建及黨風廉政建設、黨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運轉、審計監督、鄉村振興、基層法治建設”等多個課題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先后10余次深入到基層審計單位、審計項目一線、鄉村振興一線調研指導工作,認真傾聽基層和群眾聲音,逐個找準問題癥結,為破解難題收集第一手資料、掌握真實情況。及時把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看到的不足向基層審計單位、審計項目組、鄉黨委政府反饋,提出改進意見,交流經驗和方法。在鄉村振興調研過程中提出“幫扶要尊重群眾意愿,要圍著群眾的利益轉;要注重群眾內生動力的扶持,不能搞添燈油式幫扶;開展項目幫扶一定要做好項目的前期規劃和評估;幫扶要開展好對群眾的普法教育工作;幫扶要與地方黨委政府及村兩委加強聯系溝通,打好幫扶助攻戰”等意見建議,為鄉黨委政府和一線工作人員提供有益的工作參考。
策劃編輯:趙方
責任編輯:歐立坤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