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審計機關持續關注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修復”“保護”讓環境持續生機盎然
湖北省武漢市審計局對全市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林業保護情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關注古樹名木管護機制建立與執行、保護責任落實及保護措施開展、相關資金預算安排及分配使用情況;關注松材線蟲病疫木監管制度落實、疫木除治質量及疫木流失等情況。在全市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與修復情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中,圍繞保護區的規劃設立、優化調整、體制機制、湖泊保護、退養還濕等政策執行情況開展審計。
河南省鶴壁市審計局在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政策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審計調查中,重點關注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和綜合治理、災害防治、治理項目建設實施和資金使用等情況。
重慶市梁平區審計局在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審計中,核查土地平整、植被恢復、邊坡放坡整治、耕地配肥等情況,助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修復和生態環境建設。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審計局對市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情況進行專項審計調查,關注生態保護修復、環境污染治理、能源替代升級、相關資金管理和使用等情況;關注水利、礦產、能源、水污染等工程項目的資金管理使用、項目建設運營等;實地走訪黃河河道、礦產開采、污水處理等重點地方,勘察生態治理修復情況;深入濕地保護一線,抽查濕地補助資金使用情況。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審計局開展長江江寧區段水域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審計。通過實地走訪,對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護與恢復、更新造林等項目進行現場測量、核實,重點關注履行建設程序、資金使用績效、工程質量及后期管護等情況。
福建省龍巖市審計局在綠色經濟財力保障政策審計過程中,重點關注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分配管理及使用情況。對發現的補助對象審核不嚴、林補資金未按標準發放、超范圍使用資金、林權登記與公益林認定脫節等問題,研究和揭示問題背后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提出審計意見,形成政策建議清單,推動補齊政策短板,完善山權屬國有、林權屬集體的發放標準。
策劃編輯:吳昊
責任編輯:趙方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