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審計加強與紀檢監察
人大、司法等監督的貫通協同
打好監督“組合拳”
凝聚監督合力,提升監督質效
重點領域加強協作
海南省審計廳與財政部門赴市縣調研財政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對地方經濟運行情況“把脈問診”。與銀保監局調研銀行保險機構信息虛假問題整治情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聯合審計委員會成員單位開展審計整改現場督導,與省政府辦公廳等單位,深入各市縣與市縣黨委審計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座談交流,對審計發現重大問題的整改“集體會診”,研究解決跨地區、跨部門“老大難”問題。
江蘇省淮安市聚焦財政收支和部門預算執行的監督約束,通過人大、紀巡、審計、財政四方監督聯動,構建全程立體協同聯動的“同級審”模式。審計重在核查預算執行合法合規、提高資金績效,人大重在預算審查和執行監督,紀巡重在日常監督查處違紀違法、追責問效,財政監督重在過程監管、監督財稅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在這種監督組合中,財政監督直接與預算編制執行、資金撥付使用關聯,掌握第一手資料快、準、多;審計監督專業優勢明顯,以研究型審計保障監督的科學性;法律賦予人大監督審查和批準權,具有權威性;紀巡監督發現問題渠道廣、震懾性強。
寧夏鹽池縣注重審計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巡察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年初召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與縣委巡察辦溝通,就其中共同的監督目標制定工作方案,合理分配重點工作任務。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加強對審計監督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問題的研究分析,對查出問題沒有整改到位的、屢審屢犯的組織聯合督察,跟蹤督促整改。
完善制度健全機制
湖北省審計廳聯合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委巡視辦制訂制度辦法,明確貫通協作聯絡部門、問題線索移送、提請配合事項、督促問題整改等具體內容。審計實施前,充分聽取紀檢監察機關意見,將重點監督事項納入審計范圍,精準制定審計計劃;審計過程中,對審計發現的重大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審計結束后,加強對審計發現的各類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找準源頭、及時反饋。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審計局與紀委監委共同制訂《關于紀檢監察機關與審計機關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就協調機制建立、業務協作、案件線索移送及成果應用等方面內容、處置程序、完成期限,以及協作牽頭科室和聯絡員進行明確,突出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協作配合的有效性。紀審機關深化在年度計劃管理、案源線索共享等方面深化協作,特別是在制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前,事先上門征求意見,圍繞紀委監委年度監督重點工作安排,加強審計項目統籌,采取單獨立項或者融合審計方式開展。
部門合作強化移送
安徽省審計廳強化與紀檢監察、巡視巡察、公安司法等方面的協同配合,加大審計移送工作力度,強化歸口管理,完善移送協作和跟蹤反饋工作機制,加強問題線索移送管理,做細“對接協商-移送處理-跟蹤結果”各環節工作,提高問題線索移送的完整性、時效性,促進提升移送處理事項“成案率”。
浙江省杭州市審計局加強與統計部門的協同配合,定期召開會議對年度審計計劃和年度統計監督計劃進行研究。審計部門年度審計計劃確定后或審計組進駐前,可根據工作需要向統計部門通報被審計單位有關統計業務、統計數據等信息。統計部門在開展日常統計監督前,可根據工作需要向審計部門通報有關統計調查對象的審計工作信息。審計部門在審計監督工作中,發現存在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線索的,及時移交市統計局;市統計局在統計監督工作中,發現存在屬于審計法律法規管轄的違法行為線索,應及時移交給審計部門。
策劃編輯:何曉源
責任編輯:趙方 |
【關閉】 【打印】 |